环球观察:天津奇旭:收藏双反相机第一人,他把专题收藏玩到精致
来源: 搜狐数码
2023-05-20 22:54:31

探访天津奇旭先生是我特别期待的事,这是因为我在三十年前就有收藏双反相机想法。


【资料图】

我在九十年代初,偶然遇到百货公司处理挤压相机,大部分都是国产双反相机,其中海鸥4B没有开封的20一台,开封的和其他品牌国产双反是15元一台,海鸥4A比较少,是40元一台,还有一台雅西卡124G裸机,是400元。没有人要,我捡宝了。

结果我买了十几箱子(每箱十台),回到家里整理一下,竟然有十几个品种,每样拿出一台摆在书柜里,特别的好看,于是想再收藏一些,是不是就把双反相机收藏齐了,似乎就差一台高级的禄来双反了。

那时真的很无知,并不了解这个领域有多大,只觉得双反相机个头大,够高度,摆在书柜里书的前面好看,而当时双反相机又没有人喜欢,应该便宜,或许也花不了几个钱,收个几十台双反相机就可以把书柜摆满,或许也就把双反相机弄齐了。

2023年5月的一天,当我坐在天津奇旭先生的客厅里,四周摆放的都是他收藏的双反相机。我品茶问他,收藏多少台了?

奇旭说有三百三十多台,两百多个品牌,还远远不够啊……

相机诞生一百八十多年,大约生产了五万种,但究竟生产了多少台双反,估计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,奇旭先生说他双反相机专题已经收藏十几年了,大部分都有了,但还在搜寻中。

但他没有赶上我捡漏的那个120相机处理年代,他的藏品无论是国产,还是外国的,都是花“高价”买来的。

奇旭先生说他的收藏始于五十岁,那年他提前退休了,有了闲暇时间到处游玩,开始是使用数码相机拍照,玩着玩着又把目光放回到胶片相机,买的第一台双反相机是澳门回归相机。

这是一款海鸥厂的纪念机,拿到手里非常喜欢,有点舍不得用,就想再买台普通的海鸥,他找到了我开办的sy916网站,买了一台海鸥4B-1,然后就一发不可收,先是买国产双反,后来是日本、德国、美国的,凡是双反的就买了。

这一买就是十几年,在国内四处淘、网上买的,又在世界各地旅游找二手相机店购买。

他搜集的这些双反相机五花八门,各种款式,最多的是使用120相机拍摄6X6的“方箱”,还有120的6X9画幅,而最小的双反有使用127胶卷,有135的双反,也有4X4的小方箱,反正能收集到的都不放过。

“双反相机”,其实是“双镜头反光相机”的简称,这种相机有两个镜头,一般上面的镜头是取景用的,下面镜头是曝光摄影,理论上会有一些误差。双反结构的相机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,后来德国禄来相机厂经过改制,运用到120相机的研发上,结果大获成功,风靡世界。

奇旭先生是一个仔细的人,相机买回来,他全部都要检查保养,这样他又学会了修理相机,他把自己收集的相机全部修复和保养好,所以他柜子里的相机不仅很光鲜,而且都是好用,可以随时拿出去拍摄的。

他还真的拿出去拍摄,他说收集不仅仅是放在柜子里凑数字,他还要用相机表达和诉说,这也是对藏品最深的理解和尊重,他有了一百台双反拍摄一百个故事的想法。

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相机去旅游,每次出国都要带上不同的双反,然后用这些双反相机去拍摄,主要是以黑白胶卷为主,然后同拍摄的相机放在一起,写成相机故事。

一百台相机,就有一百个故事,他的收藏,也使这些相机获得重生,再次摆放到柜台里,似乎有了新的生命,有了呼吸和喜怒哀乐,在等待评判和赞扬了。

再说回我早年的无知,觉得收藏双反简单、容易,也好看,但当我逐渐了解了双反的“大世界”后就放弃了,虽然最后也收集了近百台,但大多数都是当年比较便宜的国产货,而看到德日双反的价格,我还是知趣的放下了。

早年不仅相机知识贫乏,能接触到外国的相机也不容易,就是偶有遇到,还有一个买不起的问题。而今在奇旭先生的双反收藏中,反倒是外国的比较多,特别是日本、美国、德国的双反相机大部分都收齐了。

他收藏的国产双反相机,倒是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多。他告诉我早年没有太关注国产双反,倒是在世界各地旅行买了很多外国双反,当他把目光投向国内时,发现一些小品牌,产量小、甚至试制相机,不仅市面上看不到,就是价格贵的离谱。

其实就国产相机的民族情怀而言,我们无比宠信和热情,但就技术含量而言,大多数是复制海鸥双反,或者在海鸥双反基础上,加上自己标牌,没有可圈点之处,大多粗制烂造而已,这让理智的收藏者有所顾忌,早年购买便宜也罢,但真的昂贵起来,似乎就不值了。

但在奇旭的国产双反收藏柜里,我还是看到了一台出奇的“华光”牌,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品牌双反,成色也非常好,我仔细打量,它似乎是海鸥和虎丘双反的结合体,镜头部分像虎丘,机身部分又像是海鸥,但是开盖方式又有所不同。

这台相机又是哪里生产的呢?谁有资料或者讯息可以提供?

说到相机收藏,现在同二、三十年前氛围与概念已经完全不同。早年靠的是数量,只要足够多就可以称为收藏家,那是因为当年的财力与环境决定。

一般的藏家既没有钱,也看不到那么多相机,遇到了可心的或者是便宜的,赶紧买下,所以早期的相机收藏家藏品比较杂乱,彼此交流也常问“你收了多少台相机?”,总之,收的多,就会让人羡慕,就是大家。

而今不同,相机收藏进入了“专题”时代,不再论数量,而是看文化品位,在某一系列中的收藏深度,还有就是研究成果以及收藏感悟。这些不仅对于收藏难度加大,也对于收藏者的知识与视野提出要求。当然了,最后的把玩、研究成果,也越有品位和乐趣。

当下生活富裕的人,一个晚上可以买几十台、甚至几百台,堆成一屋子,但是要想成为有品位的专题,就需要漫长的积累,既要有坚持不懈的海淘,也要有小心翼翼的比对分析,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格局和收藏品位,奇旭先生走的就是这条路。

奇旭先生同相机收藏界联系不多,当我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收藏和写的文章,一下子吸引住,收藏的题材不同、角度不同,感悟也不同,有自己的体会和特色。

他不仅仅是藏,还修理、还拍摄,还写出每一台相机的故事,这次到他家里,看他每一台都擦拭的干干净净,摆放的整整齐齐,而他拍摄的藏品照片,如同厂家拍的广告那样严谨和漂亮。

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看过外国人说的一句话:使用双反相机照相,是对拍摄者最大的尊重。

意思是拍摄需要低头弯腰,显得谦虚和卑微,当然了,所有俯视取景相机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。

在奇旭的家里,看他的相机收藏,听他讲收藏故事,又有一个想法,这才是真爱。

这样玩,才是对藏品的最大尊重啊!

责任编辑: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环球短讯!私密处照片没马赛克没遮挡没禁毛毛处(女孩私密处照片)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